网站首页
部门设置
部门简介
现任领导
机构设置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成果展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石油化工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软件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兰州理工大学白银新材料研究院
到款通知
服务指南
资料下载
成果转化
检测服务
学校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部门设置
部门简介
现任领导
机构设置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成果展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石油化工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软件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兰州理工大学白银新材料研究院
到款通知
服务指南
资料下载
成果转化
检测服务
成果展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石油化工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软件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兰州理工大学白银新材料研究院
石油化工学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成果展示
>
石油化工学院
>
液态CO2相变驱替煤层瓦斯技术及成套装备
针对我国煤层瓦斯赋存具有“三高三低”的典型特征,创新性提出采用液态CO2相变驱替煤层瓦斯,研究了液态CO2低温作用下煤体孔裂隙损伤规律,揭示了驱替非线性渗流驱动机制,开发了驱替技术装备及配套工艺,研究成果在淮南张集矿、韩城桑树坪矿等进行应用,抽采效率提升2.6倍以上,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025-04-08
储煤筒仓自燃灾害液态CO2智能防控技术及装备
储煤筒仓被广泛应用在我国煤矿、燃煤电厂、煤化工等企业的储煤及供煤环节,煤炭具有很强的自燃危险性,筒仓煤自燃灾害火源位置隐蔽、灭火危险性大、易出现燃烧及爆炸事故等特点。项目团队开展了筒仓自燃火灾高温点形成及演化规律,研发了筒仓自燃灾害液态CO2智能防控技术及成套装备。研究成果在华宁矿业某地面煤仓、陕煤集团某原煤储仓开展技术应用,研发的装备运行过程无堵管、泄漏等问题,煤仓惰化效果良好,可有效预防储煤...
2025-04-08
浮环密封件用石墨环的考核评价技术
根据浮环服役过程中的碰撞现象,模拟了航空发动机真实启/停、变工况过程中浮环与主轴的碰撞工况,并在试验台架上进行了碰撞试验,判断浮环在工况条件下的寿命是否满足要求。利用机械密封端面摩擦磨损加速试验机相似理论,建立了摩擦磨损试验数学模型,进行了等效加速磨损试验,获得了模拟工况下的与真实工况下运行相同时间后的相同表面形貌,之后进行了泄漏试验,判断其泄漏量是否超过标
2025-04-08
低维先进化工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针对电池材料的功能改性和性能优化,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水性锌离子混合电容器被视为高能电源系统的理想选择之一,但因其能量密度欠佳等局限,在应用中受到限制。构建表面功能化碳阴极是提升水系锌离子混合电容器性能的有效手段。在仿生材料构筑及其性能研究方面,鉴于手术或创伤后易出现由耐药病原菌引发的微生物感染等状况,设计仿生抗菌材料,其具备光催化抗菌活性。该类材料从根本上对形态和能带分布进行了优化,具有...
2025-04-08
微-电耦合技术在化工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该成果通过复杂工业废水中电子供体的可选择性和BES与厌氧工艺协同两个关键问题研究,构建一整套基于印染化工废水深度处理系统,研究微-电耦合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实现达标排放和资源化利用的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2025-04-08
基于抗药性菌株低碳协同强化处理含新兴污染物废水技术
该成果聚焦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甘肃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重大战略需求,针对目前畜禽养殖废水中抗生素污染严重、治理难度大、影响人类健康等,依托校政企合作方式完成,获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研究筛选得到降解四环素类抗生素的高效降解菌,通过优化反应运行条件,获得对畜禽养殖废水COD、NH4+-N和抗生素有明显去除效果的好氧颗粒污泥,基于选育的关键菌株,建立具有协同效应的颗粒污泥强化系统。项目研究开发的处理技术,不...
2025-04-08
功能性共轭微孔聚合物设计与应用研究
共轭微孔聚合物,是一类兼具π-共轭骨架与永久性微孔结构(孔径通常小于2 nm)的有机多孔材料。其分子结构由刚性芳香单元(如苯环、噻吩等)通过共价键构建三维网络骨架,兼具高比表面积、优异的热稳定性(分解温度>300℃)和可调控的物理化学性质。具有以下技术特点和先进性:单体设计与合成多样性使用不同分子尺寸和结构的乙炔基芳香化合物、卤代芳香化合物作为单体,通过分子结构调控实现材料孔径和性能的可控性。多维度材料...
2025-04-08
退役锂电池电解液回收及高值化再利用
依托浸取工艺和成套工程设备研发优势,采用低能耗浸取方法,利用无毒、不燃、低沸点溶剂组成浸取体系,实现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铜/铝集流体、电池壳、隔膜等固体材料全组分的浸取分离,回收率可达98%以上。以废旧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为原料,对其进行合理的预处理,并通过自有专利技术对该废旧电解液中的锂盐进行回收与转化,得到高价值的氟代草酸磷酸盐。相关技术成果已在甘肃电气装备集团生物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实现成果转化
2025-04-08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