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国内动态 >> 正文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是科技部根据国务院部署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自2013年年初科技部正式启动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工作以来,迄今已在全国布局了61个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和48个试点培育单位。这些试点和培育单位分布于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95家建在国家高新区内,占总数的87%。

  “近年来,产业集群工作围绕国家重点区域发展战略,主要立足国家高新区,通过加强布局规划,引导地方综合施策,不断完善政产学研用融合创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机制,加强协同创新,引导集群跨区域跨领域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贾敬敦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火炬“十二条”意见

  助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新时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战略支撑。”贾敬敦说,在当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打造区域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有效降低疫情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科技部党组今年1号文件部署,特别是按照科技部关于科技创新支持复工复产和经济平稳运行的要求,科技部火炬中心就新时期深入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多次研究,提出了《关于深入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意见》从立足新兴产业,把握发展方向;强化政策集成,形成叠加效应;完善载体建设,优化空间布局;强化研发体系,着力产业创新;培育领军企业,促进融通发展等12个方面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高质量建设。

  “创新型产业集群是我国新时代高新技术产业升级发展的重要形态和主要方向,也是新时代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抓手。”贾敬敦表示,要在现有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和培育基础上,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的产业集聚作用,以“一区一主导产业”为布局原则,重点建设100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若干万亿级产业规模和一批千亿级产业规模,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产业技术体系完备、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处于国际国内领先地位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聚焦核心技术

  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势头良好

  “这几年来,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作在各地大力支持下,总体上势头良好。”贾敬敦说,一是聚焦“创新”,着力健全创新网络,促进了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如深圳高新区下一代互联网产业集群、成都高新区数字新媒体产业集群、杭州高新区数字安防产业集群、石家庄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等都是通过不断健全创新网络,为产业集群构建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也有力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二是聚力“产业”,着力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促进了国家高新区的产业升级。例如,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集群汇聚了一批科技型领军企业和大批中小企业,初步建成开放包容、共享发展的移动互联网生态圈;武汉东湖高新区国家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产业集群依靠院所引领、企业应用,研发了一系列军民两用尖端科技成果,并主导相关国际标准制定;无锡高新区智能传感产业集群围绕完善产业链,集聚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完善和提升了价值链等。

  三是聚合“集群”,着力推进各方协同创新,使集群的创新效率、规模效益等不断提升。一方面,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互动,大力促进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另一方面,结合国家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推进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推进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产业集群创新资源协同,把集群纵向产业技术联盟和横向创新协同联盟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出协同创新的巨大优势。

  以苏州高新区医疗器械创新型产业集群为例,苏州高新区按照“一区一战略产业”建设的苏州高新区医疗器械创新型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作为国家研究机构的创新引领作用。同时,特别注重发挥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活力,吸引了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协同创新机器人研究院等一批新型专业研发机构相继落地。

  其中,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建立起政府支持、产学研结合、面向市场的集科技研发、科技服务、成果转化、产业培育、科技孵化为一体的创新大平台。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主要围绕高端医疗器械,建设以POCT及微流芯片、生物医用材料、仿生器官与器官芯片、医学影像等为专业方向的各个研发平台。这些新型研发机构创新活力强,与企业联系密切,有效地推动了苏州高新区医疗器械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使集群企业在医疗器械高技术化、低成本化上迈出坚实步伐,从而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研发成果不断涌现的同时,也为集群医疗器械高端人才的聚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东莞机器人智能装备创新型产业集群,这一位于东莞松山湖高新区的集群深耕机器人产业,目前已拥有各类研究院所及新型研发机构20家,建立了“高水平检测机构—产业基金—产业协会—产业人才培养机构—产业交流服务平台”的多元化创新服务链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机器人产业创新服务体系。

  立足国家高新区

  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融通发展是集群创新生态的基础。”贾敬敦表示,探索实施集群企业梯次培育行动计划,就是要进一步加强集群产业培育,立足集群产业全产业链的协调发展,协同上下游产业、统筹大中小企业,逐步打通制约产业链创新的症结。“梯次培育行动计划在实施中还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先期将选择一些集群进行试点,积累经验,再以示范推广的形式逐步推进。”

  “当前,深入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是高新技术产业链补链强链,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协同融合,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举措。”贾敬敦说,各地对加快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的重要载体作用,都十分重视。

  作为科技部火炬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板块的重要内容,创新型产业集群工作要坚持以国家高新区为重点,紧紧围绕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创新需求,认真落实“一区一主导产业”的要求,不断完善政策框架、优化集群布局,加强产业培育、推动协同创新。

  同时,要建立起以培育为核心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推进工作体系。各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组织机构和责任主体,要积极落实创新政策,优化创新生态和营商环境,进一步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率。

  “要强化集群建设的考核评价工作,全面落实以评促建。”贾敬敦介绍,科技部火炬中心将完善创新型产业集群动态监测和考核评价工作体系,并根据考核评价结果,对集群建设进行分类指导和推广示范。国家高新区内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的绩效要纳入国家高新区评价体系。

    Copyright© 兰州理工大学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工坪287号 电话:0931-2341538 E-mail:zhaij@lut.cn  甘公网安备 62010302000683号

  现在的访问量是: